首页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
当前位置: 首页 > 百科知识 >

房价为什么贵(县城的房价高居不下的背后原因,原来是这样的!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4-01 11:31:18    

01

县城里的房价状况十分奇特,要是你想买房,哪怕出价三四十万,也未必能如愿拿下;可要是卖房呢,不把价格降到 20 万以内,根本就别想找到买家。

除了寥寥可数的几家小区还有点动静,大部分县城小区的房子几乎无人问津,甚至连续几年都成交不了一套。

总结起来就是这么个情况,有 15个字特别贴切:上限跌、阴阳挂价、心有不甘、有价无市

就跟玩那种半死不活的游戏似的,大家都清楚,即便多数人后来都不玩了,可游戏里某些珍稀道具、账号依然标着超高的价格。

卖家呢,就是咬定不降价,就这么耗着,时不时还会在论坛上放狠话,说 “我就算把号删了,也绝不便宜你们这些想捡漏的”。

到最后,成交量低得可怜,一直拖到游戏彻底关服。虽说卖家持有这些东西的成本看似近乎为零,可实际上亏得底儿掉,不过这并不妨碍游戏运营商赚得盆满钵满。

02

从逻辑层面来看,当下县城的房产市场,原本是靠着周边乡村的支撑才得以运转,然而如今在很多地方,这种支撑渐渐没那么给力了。

一方面,乡村人口数量大幅下滑,生源严重不足,好多中小学都面临关门大吉的风险,就算还有些生源,学校往往也得合并或者关停。

孩子上学的选择变少了,要么得住校寄宿,要么就只能去镇上或者县城的学校,而且通常按区域划分学区,要是想让孩子上某所心仪的小学,那就得在学校附近买房。

这么一来,许多县城小学和初中的同一年级,班级数量从过去的寥寥几班,一下子增长到现在的十几班,想想小时候,县城学校一个年级最多也就几班,很明显,乡村的孩子都往县城聚集了。

另外,现在不少农村女性结婚的时候,都要求男方在县城有套房,憧憬着过上城里人的生活。

03
这里不得不提 “丈母娘经济”,只要男方打算娶媳妇,买房基本就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儿,所以,农村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,成了县城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支撑。

但遗憾的是,随着农村年轻人越来越少,原本能为县城房市注入活力的新鲜力量,正慢慢枯竭。

猛地想起解放前压在老百姓头上的 “三座大山”,深入探究一下近些年县城房价上涨的缘由,除了大环境以及外部炒房热带来的影响,其实关键在于 4 个方面的策略。

其一,禁止老百姓自建房;

其二,政府机关搬迁;

其三,学校易地新建;

其四,医院挪地新建。

这些手段,切切实实地冲击了大家的切身利益,稳稳把控住了房价走势,你不妨对照一下自己所在的地方,是不是也经历了类似的变化。

当然,也有些地方另寻出路,把一些老旧危房重新改造一番,添上灯光广场、舞台之类的设施,摇身一变成为商业街或者旅游集散中心,周边房子的价格自然而然就跟着涨起来了。

哪怕在有些地方房子不好卖,一些开发商脑洞大开,想出新点子,决定新修道路,拓展原有的交通线路,这么一折腾,大量房屋面临拆迁,住户只能被迫搬到县城里,进而带动县城新房的销售。

拆迁补偿一般是以房票的形式,指定特定区域的房子用于换购,过期就作废,这种办法有效地防止了资金外流,避免购房需求过度集中在大城市,保障了县城房地产市场能持续有点热度。

04
凭借如今的现代生产力,说实在的,每个人每天哪怕只工作 6 小时甚至更少时间,都足以轻松维持生活,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财富是怎么分配的,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事儿呢?

当公司盈利大幅增长,效益越来越好的时候,员工的工资却并不会同步提升,顶多也就是维持现状,哪怕利润丰厚得流油,这些钱最终还是进了股东和老板的口袋。

要是每个人都每天工作 6 小时,还能跟老板共享利润,那老板还怎么抢先积累财富,还怎么跟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那些富豪们争名次呢?

显然这是不现实的,而这恰恰就是全球乃至国内消费疲软的根源所在,因为普通人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,收入又不见增长,消费能力自然就受限了。

在这种情况下,资本只能采取压榨式消费,把普通人的生活成本和资本捆绑在一起,恨不得榨干每一分钱。

所以啊,大家才不得不接受 996 工作制,拼命加班,扛着高房价,只为避免贫富差距越拉越大。

为什么大家老是念叨产能过剩呢?说白了,就是消费动力不足,那怎么才能提振消费呢?答案显而易见,就是提高普通人的收入,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。

05
然而,令人无奈的是,这项改革一直拖拖拉拉没能落地,那房价又该怎么维持呢?

于是,资本家们又改换招数,通过挑起内部矛盾,从中捞取好处来谋取私利。为什么资本家热衷于炒作权斗之类的话题呢?

因为这些话题能撩拨起大家的怒火,引发社会对立,让大家心里不安。

还有,为什么有些电商总爱选用那些有争议的代言人呢?原因就在于 “黑红也是红”,能制造极大的关注度和话题讨论度。

不管怎么说,只要能吸引眼球就行,消费的本质其实就是撩拨消费者,激发他们内心的购买冲动,勾起无限的消费欲望。

06

就拿我一个远房亲戚举例,他在县城兼职做房产中介,干了一年多,愣是一单生意都没做成。

在我们所在的南方小城,有一套房龄十年的中层电梯房,西边那户,户型是三室一厅,面积大概 80 平方米,装修比较简单,卖家因为要去武汉发展,急着用钱,打算把房子卖了,买家是一对中年夫妇,计划搬到县城来安度晚年。

卖家一开始的想法是,按照最初的开盘价卖,连房子里的装修和家具一块儿算上,定价 42 万,可买家这边呢,大刀一砍,直接压到 20 万,两边价格差距太大,根本谈不下去。

过了半个月,卖家没找到别的买家,没办法,双方又开始互相试探底线,最后卖家把价格降到 36 万,买家报出 25 万的价格,本来我亲戚还想着 30 万差不多能成交,结果双方一听对方的报价,立马就不谈了。

后来亲戚跟两边都聊了聊,卖家的意思是, 36 万要是不能全款付清,自己是不会卖的,要是降到 30 万以内,自己辛苦两年就能把这差价赚回来,凭什么便宜别人。

毕竟住了这么多年,房子也是有感情的,就算以后不住了,留着当仓库,过年的时候也能用得上,要是实在卖不掉,干脆去银行贷款,反正现在贷款利率也不高;

买家心里则盘算着,谁都知道现在县城的房子一直在贬值,尤其临近过年,这时候买了,马上就得掉价,要是不狠狠压价,自己可就吃亏了,反正也不着急,租房子住也挺好,等房价再低点的时候再考虑买房。

几个月后,亲戚跟我说,卖家的房子没卖掉,也不打算再卖了,买家那边也不着急买房了,典型的 “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”,结果就是卖家亏了,买家也没占到便宜。

这个买卖过程要么两败俱伤,要么双方共赢,可不管怎么说,中间那些想赚差价的人啥也没捞着,真的让人特别气愤。

现在,那些靠房产交易吃差价的人肯定不希望房价下跌,虽说县城房子的租售比已经低得吓人,人口也在急剧减少,但要是脆弱的县城经济没了房地产支撑,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。

07
目前,网上热议的 “清退外部人员” 不过是个小苗头,实际上,不少小县城已经使出欺诈手段,招揽外地公司来搞项目。

最后却以划地抵债或者别的方式耍赖,地方政府就像裁判员违规下场打击运动员一样,给个警告就算了事,结果外地公司被坑得脱身不得。

要是你想开发土地,那不好意思,得补交土地出让金、税费,否则,门儿都没有。

这种做法意味着,要是你想拿到房产,就得背负沉重的债务,每套房子 85% 的款项得自己补上,还得先付首付才能把地拿到手,这就是摆在眼前的残酷现实。

县域经济,尤其是贫困县域的经济发展和消费情况,说穿了,就是在从底层老百姓的口袋里掏钱。

简单来讲,一个县城经济不景气,既不考虑怎么给本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、发展实体经济,反而一味地利用资本手段,逼老百姓消费来拉动经济,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。

最后,要是经济危机爆发,谁来扛这个雷,谁的损失最大,不言而喻。实际上,很多地方并非没有更好的发展机遇,只是由于营商环境太差,导致发展潜力一直被束缚,没办法充分释放。

真的让人又惋惜又愤怒,过去,许多县城好不容易吸引来外地企业投资建厂,发展本地产业,可最终因为各种各样的腐败行为和潜规则,这些企业都纷纷撤资走人。

这可不是个例,坦白讲,就好比千辛万苦引来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,结果不但不好好照料,还直接宰了吃肉,就为了眼前那点利益,如此反复,老是犯同样的错误,走同样的套路,怎么能不让人心痛呢?

所以,外地的产业和企业要么进不来,要么不敢进来,本地基础设施又不完善,人口外流愈发严重,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,最终陷入困境。

前几年,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,县城通过设立城投公司,勉强借钱或者发行债券筹集资金。

然而,这些资金大部分都花在了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一些不相关的项目上,甚至出现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做法,比如建塑像之类毫无必要的工程。

没多久,地方债务压力就陡然增大,没办法,又只能重回房地产经济这条老路。

可如今,好多人都有心无力,要么干脆躺平,要么整天为还贷疲于奔命,根本承受不了如此沉重的房地产负担,那该怎么办呢?难道真的走投无路了吗?别担心,后面还有更大的挑战等着呢。

08

再看当下,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房地产价格普遍下滑,尤其是深圳,房价下跌幅度巨大,市场一片萧条。

这消息一传开,大家不得不重新审视县城的房地产市场,于是,大家又把周边乡村的数据、适龄人口情况重新梳理了一遍,围坐在一起商量应对策略。

毕竟这些 85 后刚刚升职的年轻人也要有上进心,努力做出点成绩,不是吗?

要是你说找不到解决办法,难道就这么算了吗?

好了,这次先聊到这里。

相关文章